返回網站

醫學教育專題: 外科住院醫師需要甚麼?

高雄長庚外科部住院醫師教育晨會四年回顧 BY 莊銘榮醫師

2023年1月13日

[醫學教育專題]

高雄長庚外科部住院醫師教育晨會四年回顧

 

當前的外科住院醫師需要甚麼?

 

本周受邀在外科部演講,回顧這四年來外科部委託我安排的每周一住院醫師教育晨會。我2018/07回國後,當時的外科部長(現在的副院長)林志哲教授就和我討論起想要優化周一專門辦給住院醫師的教育晨會。

 

我在當住院醫師的時候,周一晨會是大外科住院醫師Book Reading,讀的是外科聖經Sabiston Textbook of Surgery。Book Reading其實是頗有教育性的,不過章節總有冷熱門,而且很多住院醫師都已經fix次專科,大家關注的東西差很多,因此這個晨會相當冷清。常常台上報得無聊,台下也是稀稀落落。後來等我升主治醫師後,周一晨會改成各科總醫師分配,專門在介紹各科常見疾病。感覺比Textbook Reading有趣實用些,不過通常沒有主治醫師Comment,而且上台講授的人重複性很高,每年題目都一樣,慢慢也有點形式化。而且還是那回事,台上著重的是各科的醫學資訊傳遞,和住院醫師關注的核心議題有脫節。互動性與出席率都不是很好。

 

必須說當前住院醫師比起過往的人面臨的處境是艱困的多。以往的外科住院醫師,認真工作,努力學刀,拼命值班就好。現在的住院醫師被要求不僅要參與研究、學習統計、撰寫論文、製作簡報、走上國際講台,還要學習生涯規畫、時間管理、次專長選擇與各種白色巨塔潛規則。

 

我與部長有了共識,重新將住院醫師的教育講題區分成六大區塊。我們把以往的各科常見疾病的講題全部拿掉,把這方面的教育訓練拿回各科自己的Orientation去進行。外科部我們改成講授各科急症辨識與緊急處置以及各科值班常見狀況處理原則。

 

我們開闢了一個臨床區塊,把所有的臨床知識拆解成各獨立子題: 營養、輸液、輸血、傷口、縫線、休克、呼吸器、葉克膜、電解質、敗血症、抗生素選擇、急重症照護、多重外傷照護、臨終照護、器官捐贈、術前評估、告知、理學檢查,甚至請來王牌講師分享醫品這種住院醫師可能覺得乏味的專題。

 

同時增加了一個核心區塊,分享住院醫師需要知道的臨床外技能: 簡報、製圖、上台演講、研究選擇、統計學習、投稿策略、Revision技能、數據分析、自媒體、寫病歷、書目整理、模擬手術、Meta-Analysis、實證醫學。這部分很強調住院醫師如何進入研究領域。我們先後邀請了院內院外大神,來和我們學生分享起步進行的甘苦。這裡要非常感激前後任的外科部長,特別是現在我們外科部的大家長謝清華部長給的大力支持。外科部在邀請院外講師上大力支援,讓我們無後顧之憂。

 

我特別重視外科醫師的影像判讀技能學習。因此不遺餘力的邀請讀片能力特別優秀的外科醫師和學有專精的放射科醫師來開課,教受各種基本影像的判讀與學習方法。特別是超音波現在是住院醫師的必會。每年會辦理一到兩場的超音波學習,推著機器來就實地給住院醫師實地操作機器。

 

最後是傳承。我們周一晨會籌辦了好幾個傳承的講座。首先年度講座邀請院內德高望重的外科前輩講述自身精彩的人生經驗。2019首先邀請的是德高望重的周逢復教授,2020是即將退休的王清貞院長,2021年是江博暉教授以及去年2022年邀請的是莊錦豪董事。無一不是我們的鎮院之寶。另外外科菁英講座歷年邀請了周文毅部長、楊家森主任、王宏振教授。還有一個每年舉辦的時代翻轉特別講座,講授外科流變與進展的專題,非常有意義。歷年來邀請了許俊傑住任、江源正教授、江博暉教授與陳鴻華教授。這個系列的演講可以看到只有改變才是外科歷史潮流中唯一不變的事實。中生代的外科人生系列以及年輕醫師分享生涯規劃、出國進修、住院醫師時間規劃,甚至是如何有效準備外科專科醫師考試。

 

我在這部分的工作在2022年底告一段落,今年將由優秀的蔡逸文醫師接手。這裡要感謝這幾年一起排課、邀請貴賓的寶仁哥以及浩倫醫師,還有外科部秘書Iris協助許多聯繫事宜。當然還要提及每年外科部優秀的教學總醫師。沒有您們,沒有每次滿座的周一晨會。以及前後任我們外科部的大家長: 林志哲部長與謝青華部長。沒有高瞻遠矚的洞見,沒有這些改變。

 

最後是所有接受我們邀請的長輩老師們。感謝您們用心盡力針對年輕的外科醫師講授一個又一個精采獨特的演講及課程。院外的大神接受我們邀請,星期天夜晚就要來到高雄,才能趕得上周一一早的演講。旅途奔波,我們滿懷感激。也謝謝這幾年來熱心捧場的年輕外科醫師。願您們在這裡得到善待與指引。謝謝大家。

 

醫學教育專題